張興亮,男,中共黨員,現任宜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后),(臺灣)政治大學訪問學者,江西省“百人遠航工程”人選;江西省普通高考(政治)命題專家庫人選;宜春市市直單位理論宣講骨干庫人選,宜春學院博士宣講團成員,宜春學院黨史教員團副團長;曾任省級貧困村(江西省上高縣田心鎮斜溪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
大愛篤行,投身脫貧攻堅新天地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張興亮響應黨中央號召,在省級貧困村——上高縣田心鎮斜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期間,在宜春學院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知識優勢,全力投入脫貧攻堅事業,努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關心和幫助困難群眾,用創新的思維開拓工作新局面,很快基本扭轉了省級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張興亮堅持撰寫調研報告和民情日記等,受到省扶貧辦領導高度關注和表揚。他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被人民網、江西教育電視臺等各級媒體以“村里來了位博士第一書記”為題進行了廣泛報道,擴大了宜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基層群眾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張興亮的脫貧攻堅實踐,被拍成紀錄片《脫貧攻堅在路上——宜春學院駐上高縣田心鎮斜溪村精準扶貧工作紀實》。他把扶貧工作實踐寫成論文《如何形成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發表在國家級智庫期刊《國家治理》2016年第8期。該文后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管的內參資料《地方政府管理》轉載。
勇挑重擔,推動教育管理新發展
張興亮作為“雙帶頭人”擔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第一支部書記。他根據馬克思主義學院基層黨組織的特點,不斷創新黨支部的學習方式、服務特色,倡導和探索教研室活動和黨支部活動深度融合,打造教研型黨支部、創新型黨支部,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與黨建實踐創新彼此交融;鼓勵黨員教師用馬克思主義學術的視野分析問題,深刻剖析自我,提升思想境界;推進黨員教師一幫一制度,發揮老黨員、優秀黨員、高職稱黨員、高學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年輕黨員、新進校黨員更快成長。
張興亮在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之余,還承擔了教育管理工作。在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領導下,他指導創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知行協會,參與指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知行班,引導和團結一批青年大學生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了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同時,他承擔了多門全校本科思政公共課、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思政本科專業課教學等工作;擔任思政專業畢業論文指導老師以來,連續多年有學生的畢業論文榮獲全?!皟炐恪?;他不僅鼓勵所教學生考研或其他進取途徑,還通過開設考研政治課輔導班等形式,義務指導學生考研和幫助學生聯系報考學校,先后指導了幾十位同學成功考上研究生、公務員等。
張興亮任“原理”課教研室主任以來,積極發揮模范作用,注重團結同事,明確分工,持續跟進,創新工作方法,教改成果共建共享,形成了干事創新的良好氛圍。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課程培訓、優秀課件與教案評選等形式,激發和引領教研室成員開展實踐教學、分類教學、研究性命題、分類考試等方面的改革?!霸怼闭n教研室多次榮獲“先進教研室”稱號。在課程建設方面,積極完善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包括新教材集體備課、教案撰寫、電子課件制作、開發網絡試題庫、網絡考試管理、拍攝資源共享課程等,組織教師編寫自編特色教材,推廣“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手機教學”,取得良好成效。
牢記使命,傾心理論宣傳新陣地
張興亮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多次受邀在宜春學院黨委中心組、思政論壇、思創大咖講壇、圖書館沙龍、微光書店等作輔導報告或舉辦講座,還經常給全校入黨積極分子做輔導講座。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作為宜春市十九大精神宣講團、宜春學院博士宣講團成員,張興亮深入機關、學校、社區、農村宣講十九大精神。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系列活動中,張興亮不僅在青馬知行班和全校學生中組織征文和輔導寫作,而且深入班級和社團宣講馬克思精神。張興亮作為主編,帶領編委會成員將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征文的優秀作品匯編成書《馬克思精神與新時代大學生》,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張興亮作為宜春學院黨史教員團副團長,帶頭深入宜春經開區開展校企合作,在經開大講堂開講,同所對接的企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看成就、訪需求、出點子、講黨課、做宣講。同時,對接多家非公企業黨支部,努力探索校企黨建合作的新路子。建黨百年慶祝大會后,張興亮帶領教師深入偏遠鄉鎮、紅色名村等地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引起較大反響。
銳意創新,潛心教研融合新天地
經過長期努力,張興亮走出一條教學和科研、思政專業課教學和思政公共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思想教育和思想創作等方面深度融合的路子?;趯λ颊n教學內容整體性的認識,張興亮自覺開展教學理論研究,在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性研究型教學改革方案研究”,以此貫通整個教學體系。
張興亮注重把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課教學,提出了“互動式思想創作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形成了系列教學成果。他和所教學生共同創作了《新時代的青春感悟——高校思政課互動式思想創作實踐教學模式初探》一書,現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張興亮提出“高校思政課互動式思想創作實踐教學模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改方案。他的教學成果榮獲宜春市“思政課創新案例”獎。
張興亮積極參與說課比賽、教學公開課、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科研論文征文比賽等活動,他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充分肯定,先后在江西省思政理論課教學能手比賽、教案比賽、宜春學院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還先后榮獲宜春學院優秀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通過多年的潛心鉆研,張興亮在中國共產黨指導思命名研究、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政治話語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10余項省級以上課題。同時,他連續三次獲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次)。出版了國內第一本關于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命名研究的專著《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命名的多維視角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提出了“黨的指導思想命名建設”等概念。在此基礎上,張興亮提出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標識性概念”,取得了一些最新進展。
2016年作為江西省“百人遠航工程”資助對象中唯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張興亮赴臺灣政治大學訪學半年,主要從事主流意識形態教材編訂比較考察。張興亮深入指導教授的課堂,堅持聽講,參與思想互動;深入臺灣社會調研,撰寫調研筆記,及時轉化為理論上的反思;深入臺灣高校了解教學、科研等情況,廣交朋友,坦誠交流,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獲得許多寶貴的第一手信息和資料;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闊了學術視野。返校后,張興亮積極向廣大師生介紹臺灣發展的現狀和走向,為兩岸學者的交流牽線搭橋。